
4月18日,在睢阳校区1号楼308教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莅临我校,做了“科学研究中的协同效应与深信新”的学术报告,通过座谈会对化学学科的青年教师进行了悉心指导,与青年学生亲切互动。徐茂田副校长主持了学术活动。

报告会前,司林胜校长、徐茂田副校长与席院士进行了会谈。司校长代表学校对席院士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向席院士介绍了我校在转型发展和校地融合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席院士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高度认可。9778818威尼斯韩忠民书记、瞿鹏院长、刘澜涛博士参加了座谈。

报告会上,席院士首先以双锂试剂的发现与发展为例,讲述了有机双金属试剂的特殊反应性质及其特殊的结构;阐述了“协同效应”的学术思想在新型试剂及新反应的发现和发展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接着,席院士以有机双锂试剂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机理研究为例,生动讲述了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分离和结构表征过程。席院士向我们阐述了 “基于机理研究和活性中间体的合成化学”的科学研究思路,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研究思路既可以为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又可以促进新试剂的发现与发展;诠释了“深-新-信”的研究理念。
徐校长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席院士的报告不仅使我们领略了化学的魅力,对我们的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首先,要有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反常”的现象,抓住偶然的机遇。另外,要做特色、深入、系统的研究,不盲目跟风。最后,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徐校长号召全校科研人员和青年学子要学习席院士平实、低调的作风,努力践行“协同效应的研究思路”,深入体会“深-信-新”研究理念的丰富内涵,孜孜不倦、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工作和学习!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整体转型做出贡献!
报告会结束后,在化学实验楼311学术报告厅,席院士不辞辛劳,通过座谈会对化学9778818威尼斯青年教师进行悉心地学术指导。9778818威尼斯部分青年教师以PPT的形式,向席院士汇报工作。席院士逐个点评并鼓励大家要对工作要满怀信心、协同合作、坚持不懈,同事之间要相互欣赏和帮助。

席振峰院士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我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所、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所(导师:金斗满研究员);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导师:Tamotsu Takahashi教授)。1996-1997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1998日本北海道大学药学部助理教授。1998年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作,任副教授;1999年任教授。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0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2年4月至2006年5月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任美国化学会学术期刊Organic Letters副主编,同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Synlett/Synthesis,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Chem. Lett., Asian J. Org. Chem.,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及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咨委、主席或共同主席。率先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化学。2016年起开展氮气的活化与转化研究,将实现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氮气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作为其科研生涯的最终目标。